這些飲料究竟有多難喝,知乎上關于它們的討論從未停止。
都知道年輕人愛喝飲料,但是把“難喝的飲料”賣給并不想喝它的年輕人,這到底是什么操作?
01
飲料市場的真需求與偽供給
一入夏,喝飲料便成了年輕人最正經的事!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最不單純的卻首先是飲料本身……
比如,去年在老羅(羅永浩)的直播間,就看到過他推薦的“網紅神水” 嶗山白花蛇草水。當時羅老師喝完,秒變表情后的“真的很難喝,不是一般難喝”讓印象頗深。
?
當著一大批觀眾說金主的“壞話”,講真,彼時以為這是羅老師的帶貨“套路”,就沒當真。
直到昨天,真真實實的開了一罐,那“餿了的爛草席子的咸味”,果然證實了江湖上流傳甚久的“不喝終生后悔,喝了后悔終生”的箴言。
這些年,從東方樹葉、水趣多到紅色尖叫、櫻桃味可口可樂,再到格瓦斯等等,說實話真沒少受“難喝飲料的毒打”!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年輕人都不喜歡“難喝的飲料”,品牌們為什么還樂此不疲的把“難喝飲料”推向市場?這本身看起來也非常矛盾!
其實,這背后恰恰是品牌們對市場趨勢進行判斷后,做出的選擇。
比如,被視為中國內地無糖茶市場關鍵節點的2011年,那年東方樹葉剛剛上市不久,統一的“茶里王”就退出了大陸市場。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巧合。其實在東方樹葉上市的那一年,統一的“茶里王”已經在大陸市場存活了7年左右。
更有意思的是,東方樹葉在國內雖然存活了也有10年左右的時間,可在年輕消費群體那里,還是一樣不溫不火。除了經常上榜“最難喝的飲料”之外,大多數時候,年輕人對它都是一臉嫌棄。
?
如果從統一 “茶里王”上市的2004年開始算起,無糖概念在飲料市場已經被炒了差不多有十六七年了,但真正帶火的卻是另一個品牌——元氣森林!
從去年開始,無糖茶、氣泡水就成了市場上的絕對潮流,0糖0脂0卡也從一個新鮮概念被普及成了大眾主旋律,元氣森林也憑此一躍成為了飲料市場的大黑馬,一時風頭無二。
所以,對于品牌們來說,一款飲料上市多年還依然活成了“路人臉”,真不是年輕人嘴太挑,確實是飲料太過難喝!畢竟,沒人跟自己的嘴過不去。
真需求與偽供給搞不清楚,顯然也就成不了市場的“主角”!
02
為什么飲料品牌熱衷出難喝的飲料
經濟學認為,人往往愿意多花少量的錢,購買能帶來更好體驗感的非生活必需品。
拿飲料來說,一瓶價格在3-10元的飲料,基本絕大多數人都能接受。即便是市場上剛出現的新品,消費者只要愿意,也能輕易的承擔試錯成本。
花幾塊錢,如果體驗出了一款更好口味的飲料,這種意外收獲的滿足感,顯然要比買一款常規的老產品帶來的體驗更好。
?
敢表達、愛分享、個性強正是這屆年輕人的主要特點,所以在社交媒體上,經常能看到年輕人對一款飲品瘋狂的吐槽,或者近乎鼓吹的贊美。
數碼產品好不好,可以看屏幕、處理器、做工、系統等等,相對來說打分比較直觀簡單。
唯獨涉及體驗的東西,特別是吃喝的東西,對多數人來說,好可能就不太容易評判,但差卻可能會出奇的一致!比如,經常上榜最難喝飲料的,反復出現的就總是那幾個品牌。
年輕人喜歡喝飲料,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品牌們挖空心思要把一款款飲料賣給年輕人,根源可能還是飲料市場隱藏著的巨大財富神話。
可口可樂最開始的時候算是醫用產品,通過創新和改造才變成了大眾飲品,也是因為抓住了消費者的口味需求,才成了飲料市場的絕對王者,爆火了幾百年。
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把0糖0脂0卡炒熱的元氣森林,更是近年來飲料市場罕見的現象級成長案例——僅4年間,這款現象級的瓶裝飲料就實現了估值從0到400億的飆升。
在強化營銷又大肆拓寬鋪貨渠道的還有農夫山泉,憑借著“農夫山泉有點甜”“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的概念,一上市就把創始人送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
?
觀察可口可樂和元氣森林以及農夫山泉的成功就會發現,其實它們背后隱藏著當前品牌把飲料賣給年輕人的主要思路。
一是在產品上進行創新和改造,二是通過品牌營銷和渠道拓展,為年輕人創造出喝飲料的場景。
所以,把一款新品推向市場,至于好不好喝,品牌們重點考慮的似乎不全是這個。
想想那些難喝的飲料,其實它們的出現都不約而同的有一個特點——新概念。
雖然市場上只有一個可口可樂,但每一個新概念飲品都夢想著成為下一個可口可樂!難喝的飲料,自然也不例外!
市場在變,消費者也在變,即便是已經非常成熟成功的產品,面對新時代的年輕人,難免也會擔心被拋棄的命運,所以品牌們才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產品線。
03
年輕人為什么不買賬
現在市場上暢銷的飲品,頭部品牌也好,新消費品牌也罷,之所以能成為市場贏家,無一不是因為它們占據了消費者的味蕾。
典型的比如養樂多,一個產品包裝幾十年不升級,不僅沒衰落,而且還越活越滋潤,甚至得到了“一個紅瓶闖天下”的美稱。
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瓶養樂多100ml,也就是成年人兩三口的量,所以通常一瓶下去才剛有感覺就沒了。于是曾經就發生過68000個菲律賓人民在 Facebook 上請愿,要求養樂多生產 1L 裝的奇葩事。
?
仗著被愛總是肆無忌憚,養樂多想都沒想就直接給拒絕了。后來甚至本國媒體也加入了請愿的隊伍,但養樂多還是任性依舊,堅持不改。
這要是放在其他品牌,估計不死也會被罵個半死,但養樂多卻反而更暢銷了。
銷量從2002年的每日5.9萬瓶,上升到如今的750萬瓶,全球日平均銷量甚至高達4067萬瓶!
這個故事也充分說明了,只有占據消費者的味蕾,才能掌握市場的話語權,分割財富更是隨手順帶的事。
很多飲料為什么年輕人不買賬,其實關鍵的問題還是產品本身。事實已經證明,暢銷的幾乎都是長活的,長活的也基本都是好喝的。
沒有愛的購買是單次的,是不持久的。消費者可以今天因為嘗鮮去買你的產品,但也會在明天因為對手出了更新奇的產品,而轉投別人。
獲得不了年輕人口感上的認可與信任,銷量自然也就很難持續。當然,這也并不是說,口感就是影響一款飲品能否成功的唯一決定因素。
有人吃咸,有人吃甜,有人吃顏,市場上存活的眾多明星產品,本身就已經證明不同的特色都能成為市場賣點。
所以,對于飲料品牌而言,要想做出爆款,該考慮的也依然是如何讓推出的新品不論為“最難喝的飲料”,變成讓大多數年輕人都喜歡這一共識。
參考文獻
1.吳懟懟:誰能成為中國的「三得利」?
2. FBIF食品飲料創新:“最難喝飲料”,無糖茶的下一個十年
3.刀法研究所:2021新消費品牌:從種草到種樹,從流量到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