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3000家店、單店最高可日出150杯咖啡。
這不是一個連鎖咖啡品牌,而是CoCo都可的咖啡產品線CoCo café。
截至2020年底,中國咖啡館數量有10.8萬家;但粗略估算,賣咖啡的茶飲店、便利店等,已經接近5萬家。
益禾堂的部分門店,靠賣咖啡一年有15萬的銷售增量。
這或許是中國現磨咖啡最大的一筆生意。
01
CoCo咖啡門店突破3000家
今年還要開咖啡體驗店
咖啡館之外,有多少地方可以喝到一杯現磨咖啡?
2019年2月,CoCo都可的咖啡產品線——CoCo café ,覆蓋1500家店;時隔2年,這一數字已經突破3000家了。
?
作為茶飲店較早布局咖啡賽道的品牌,CoCo café 產品線的成績也可圈可點。
“去年,我們門店咖啡的銷售占比有8%,今年的目標是逐漸增長到15%,而且大部分是非茶飲的增量人群。” CoCo Café主理人張仲侖表示。
在CoCo都可一些二線市場,部分門店的咖啡產品節假日出杯量,已經達到了150杯,相當于一家小咖啡館。
?
“未來所有新開門店都會上咖啡產品線。今年,我們計劃在每個城市挑選150平以上的門店,做咖啡體驗店。”張仲侖告訴我。
茶飲店之外,喝咖啡還有一個新去處——
Seesaw的mini店型,則是從精品咖啡館走出來的“外帶式咖啡”。
今年年初,全國首家Seesaw mini店在南京國金中心(新鴻基IFC)正式亮相。公開報道顯示,這家面積僅有25平的店,首月單日出杯量最高達到450杯。
?
Seesaw mini店
Seesaw聯合創始人吳曉梅表示:“在南京店之前,我們早已在上海做過類似店型的測試,寫字樓店,50平的面積,客單價高于星巴克,日均出杯量維持在200杯左右。”
目前已經有3家mini店開出。吳曉梅分析,未來開在超甲級寫字樓大堂、面積不超過50㎡、沒有座位、不提供餐食和手沖、即買即走的Mini店,也是Seesaw在大店、主題店之外,滿足效率的一種新店型。
茶飲店、精品咖啡店之外,“咖啡走出咖啡館”的生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看上。
02
咖啡最大的生意,不在10萬家咖啡館
據德勤中國和穆棉資本發布的一份《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報告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咖啡館數量有10.8萬家。
但如果我們把“非咖啡館但售賣咖啡產品”的門店粗略統計一下,會發現至少有接近5萬家——
?
近兩年,茶飲、烘焙、酒店、加油站等業態,都在入局咖啡生意。
其中規模體量最大的是茶飲店咖啡:
益禾堂在廣州的一些門店,單店咖啡日出杯量已經達到40杯,意味著一家店依靠咖啡一年可能會有15萬的銷售增量。
?
益禾堂咖啡
更大手筆入局的是快餐品牌:
麥當勞去年25億投資麥咖啡,1000萬杯免費送,咖啡門店迅速拓展到了1600家,預計年底達到2000家。
?
麥咖啡快閃店
肯德基也已在咖啡上收獲增長,百勝中國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屈翠容曾在公開采訪中透露,“我們主要的增長品類,包括早餐、咖啡、甜點和外賣,已經占銷售額的三分之一以上。”
線下巨頭跑馬圈地,線上咖啡也激戰正酣:
三頓半、隅田川、永璞、時萃、連咖啡等品牌,在凍干粉、掛耳包、咖啡液等細分賽道上,分別搶占著屬于自己的標簽。
?
三頓半
從2017年開始,“小藍杯,誰不愛”頻繁出現在寫字樓電梯間,隨著瑞幸的高調入局,咖啡觸及更廣泛的消費群體,一場有關于平價咖啡的消費“教育”悄然形成。
?
而在寫字樓、居民區的另一側,還有一波更大的咖啡力量,已經蔚然成蔭。
03
咖啡離咖啡館遠了,離消費者近了
便利店在字樓、社區、商場、拐角處處可見,遍布人們生活的各種場景,有近距離觸達消費者的優勢。
?
拐角處的咖啡店
國內較早做便利店咖啡的全家,推出湃客咖啡,覆蓋90%的門店,2019年銷量就已經突破1億杯,這兩年從品牌形象到產品、營銷等輪番升級,做精品化轉型。
?
全家推出湃客咖啡
便利蜂也推出了自己的“蜂質選咖啡”,咖啡豆選用Lavazza的,牛奶使用950ML裝21元的明治牛奶,不惜成本提升品質。
?
便利蜂的咖啡
得益于咖啡的提神功能,加油站渠道是“剛需中的剛需”。
易捷便利店在2019年高調推出易捷咖啡。中石化的昆侖好客,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咖啡學院,研發的現萃RTD咖啡、小罐凍干咖啡已經在2萬多家門店鋪貨,現磨咖啡業務,已經在全國200多家門店鋪設。
?
雖然目前體量還只有幾百家,但要知道,易捷+昆侖好客的便利店,全國門店數超過4萬家,具備咖啡快速擴張的硬件、場景、剛需人群。
不管是在小區門口,還是公司樓下,亦或是旅行途中,你都能隨時隨地都買到一杯平價又新鮮的咖啡。
巴爾扎克一生不抽煙不喝酒,但曾說“三萬杯咖啡是我一生的句點”。
這像是腦力勞動者的一個現實寫照。特別是現代都市上班族,需要注意力完成每天高強度的腦力勞動,攝入一定量的咖啡因已經成為一部分人的剛需。
?
喝咖啡成為一部分上班族的剛需
當這份剛需距離消費者越來越近,買得起、買得到,規模就會越來越大。
每天必須1~2杯咖啡的ViVi,是一位典型的北京白領,“我咖啡上癮,一天要1~2杯。這是剛需,零售咖啡、便利店、快餐店的咖啡,需要時都會來一杯。”
“休閑的時候,我一定會找創意咖啡店去體驗,只有獨立咖啡師,才能展現好豆子好咖啡。”
最近,Vivi還迷上了自己買豆子,拼配成自己喜歡的味道,在家做掛耳。
Vivi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咖啡受眾——沒有人天天約會,也沒有人天天社交,但對咖啡的需求,可能每天都不會少。
?
對咖啡的需求每天都不會少
?
走出咖啡館的咖啡,變成一杯不需要拍照炫耀的日常飲料,從社交屬性回歸到功能屬性,真正走進了消費者的生活。
?
這對10萬家咖啡館來說,是福是禍?
這么多非咖啡業態的咖啡售賣者入場,對線下10萬家咖啡館來說,到底是福還是禍?
1. 咖啡的現階段,“沒有競品只有友商”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在2015~2020年5年時間里,中國咖啡消費正以每年15%的速度成長,遠高于世界2%的平均增速。
而在這之中,現磨咖啡市場占比份額不到2成,絕大部分仍為速溶咖啡市場。
根據極光調研數據顯示,過去四年我國現磨咖啡市場的增速分別為 28.5%、23.5%、37.3%和25.4%,比咖啡市場的總體增速高出2%~9%。
即使我們已經覺得“遍地咖啡館”,但現磨咖啡還是一個新興行業,增量市場還很大,現階段“沒有競品只有友商”。
?
現磨咖啡增量市場還很大
還有相當比例的用戶不懂咖啡,而教育用戶,需要漫長的時間,需要更多力量的加入。
“我挺希望有人愿意賣咖啡,蜜雪冰城、CoCo賣咖啡我很歡迎,本質上,都是在做大這個市場。”藍蓮咖啡老板熊棘表示。
2. 倒逼改變,還需要更徹底
不管是茶飲店還是便利店,亦或是餐飲店的咖啡,都帶來了更多成熟的商業思考,更新鮮的產品,更有話題度的營銷模式。
正如創意咖啡這兩年的風靡,很大程度上是借鑒了新茶飲的玩法。
?
創意咖啡
“其他行業進入到咖啡產業里,就會倒逼著咖啡館去改變自己。”阿布阿布咖啡館老板武鈺峰分析。
“從咖啡館的角度來講,大家也不要被嚇倒,堅持做好自己的產品,同時順應這個市場的變化,思考怎么去和這些新勢力做出來差異化,讓消費者繼續支持你。”
而門店端的改變,也會帶來整個產業的升級,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04
結語
星巴克之父舒爾茨,在創立星巴克之初,取名II Giornale,在意大利語中的意思是“天天、日常的”,也被稱為“天天咖啡”。
舒爾茨當時商業模式基礎是,“天天咖啡”將會成為西雅圖大眾的日常消費,并最終復制到其他城市。
對國內的咖啡入局者來說,咖啡大眾化普及,還有四大門檻:
設備成本能不能有效地降低
運營策略是否具有可復制性
能否在速度上持續跑過所有對手、形成規模壁壘
連鎖店也能做出好咖啡的市場認知能否普及?
邁過這4大門檻,最終會如青島TAYA CAFé老板所說:
未來,便宜還會更便宜,方便還會更方便,最后人們還是需要咖啡館。
繼茶葉之后,中國也會變成一個成熟的咖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