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價格貴、度數高、口感辣、包裝土……圍繞著白酒,年輕人的臉上寫滿了挑剔和嫌棄,于是有人散布說現在的年輕人不愛喝酒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么?從江小白風靡大江南北,到便利店調酒引爆社交平臺,再到果酒氣泡酒等低度酒不斷涌現,不是年輕人不愛喝酒,而是現在的白酒已經討好不了年輕人。
關于喝酒這事,其實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
01
年輕人到底還喝不喝白酒
白酒是中國獨有的谷物蒸餾酒,對于飲酒,中國人也總是懷有一種特別復雜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當中,酒雖然經常被冠以各種“壞事”的罪名,不過與親友團聚,或是獨處,不少人依然離不開酒。
?
《中國酒史》作者王賽時先生還曾提到一個有趣現象:“自古以來,中國人時常把戒酒禁酒的意念傳遞給后代子孫,不讓年輕人學喝酒。中國古代始終有著這樣的教育傳統。實際上,成年人都在喝酒,卻總不讓下一代喝酒,當下一代成長起來,獨立之后,依然去喝酒,只會管束自己的下一代,周而復始,酒總是戒不掉。”
這種烙在意識基因和生活習性的“傳統”,在酒文化中體現的更是淋漓至盡。勸酒、敬酒、罰酒等更是斥在日常的很多場合,對于父輩們來說,這是一種文化。
然而對于今天的年輕人來講,這些行為卻裹挾著上級和下屬的階級分別,藏著被迫和無奈等。
不光如此,傳統白酒度數高、口感辣,一杯下去就可能引發身體不適,以及白酒的使用場合通常是宴請應酬相對比較正式,而且高級白酒難以觸及,普通白酒透露的low感又被嫌棄,所以對于酒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
那么,現在的年輕人到底還喝不喝白酒?
這是自然,不過現在年輕人喝酒多以自我為中心,想喝就喝,不想喝就不喝,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口味,而不是被傳統束縛,與父輩們差別很大。
另外,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影響了年輕人對于酒品的選擇。
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喜歡長時間嗨,如果度數太高,兩杯下肚就眼花頭暈,這樣的體驗無疑會影響到其他的活動。而那些低度數的果酒、氣泡酒、預調酒,兩三瓶下去才剛有點微醺的感覺,則很好的避免了這個問題。
去年,貴州茅臺前董事長季克良先生在一檔訪談節目中提到,年輕人不喝茅臺酒,那是還沒到時候,20多歲還在玩,小孩子不懂事,不曉得需要好酒喝。
誠然,茅臺是好酒,品牌力消費力都在,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哪怕是高端如茅臺,年輕人也照樣不買賬!
至于喝什么酒,年輕人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
02
拋棄“茅臺”后年輕人在喝什么
什么才是新一代酒水飲品的正確打開方式,其實一直以來品牌們都從未停止過對這個問題的探索。
2002年,在年輕人群體中風靡的江小白還沒誕生之前,銳澳RIO就已經敢砸下重金聘請周迅作為代言人,隨后又在多個綜藝節目和電視劇中冠名或植入廣告。
?
從這一年開始,銳澳RIO成了網紅飲品。受此影響,其他品牌也紛紛將目光投入到年輕人喜歡的口味的開發中。
之后五糧液推出了酒精含量在3%至7%的德古拉中式預調酒,再往后,茅臺推出了藍莓口味的低度預調酒“悠蜜UMEET”,五糧液推出了青梅口味的“仙林青梅”,瀘州老窖推出 了“桃花醉” ……
在讓年輕人喝酒這事上,傳統白酒品牌看起來有點焦慮。
不過,傳統白酒品牌們雖然在想方設法的討好年輕人,但同時年輕人的喜好也變得更加“刁鉆古怪”了!隨著時光變遷,年輕人的關注點已經不再只是嘴上,還有營銷是否走心。
說到“白酒營銷”,那么江小白一定是個繞不過的品牌。
2015年江小白憑借一系列的“扎心文案”,在年輕群體中引起廣泛共鳴,抓住年輕用戶的心理訴求迅速出圈并成為白酒新品牌中的網紅。
?
雖然爭議不斷,江小白也多次面臨 “酒難喝”“只會寫文案”等等這樣的批評,但還是架不住在市場的爆火。
近兩年來,輕飲酒又成了一種潮流,年輕人對于酒類的消費,也開始向各類果酒、氣泡酒等傾斜。
2020年天貓發布的年貨節數據亦顯示,配制酒、果酒訂單數同比去年上漲近120%。天貓新品創新中心《2020果酒創新趨勢報告》,截至2020年11月,梅酒增長90%,預調雞尾酒與果酒增長50%。
洞察年輕人消費轉變的江小白,很快又在市場推出了梅酒新品牌“梅見”, 并通過與直播電商結合的方式,在李佳琦直播間創造了單場超過10萬瓶的銷售量。
?
觀察市場上的明星產品其實就會發現,相較于父輩對傳統白酒品牌的“執念”,如今的年輕人對于酒品的忠誠度已經不那么高了。
喝什么酒,也變得不再那么重要,這一點從前幾個月火遍全網的便利店調酒其實就能找到答案。
重要的是,能否帶來心理上的滿足抑或是感官上的新鮮體驗,遠比酒本身更加重要。
03
名酒品牌們為何吸引不了年輕人了
“如今的年輕人,正在把酒放回它的本位,輕飲酒成為他們中的流行風尚。”
網易《當代年輕人輕飲酒調查報告》其實還揭示了這樣一個現象,相對于酒桌文化中的游戲規則,如今年輕人喝酒更傾向于悅己消費。
?
比起父輩們對口感,釀造方法等的追逐,現在的年輕人關注的重心是情緒情懷、故事生活,甚至是品牌包裝、嘗新體驗下的社交貨幣。
所以,江小白才會用那么多的文案,去切中他們心靈的柔弱點,對他們來說,喝酒不再只是助興,情緒上的撫慰遠比味蕾上的刺激重要的多。
從這個角度再來看傳統白酒的操作,其實就能理解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會對“名酒們”那么“冷漠”。
因為長久以來,傳統白酒品牌,在營銷層面一直欠缺對年輕人的傾斜,而且營銷也過于偏硬,只求品牌觸達,忽視情感層面的進一步溝通。一句話概括就是,情感上的疏遠,造成了選擇上的偏離。
而反觀新消費品牌,除了跟年輕人“玩在一起”,它們還為年輕人的飲酒創造了更多場景。總之,就是在酒本身之外,又賦予其某種意義,讓年輕人自愿為品牌付費。
新品類、新品牌、新場景,面對新一代消費市場的變化,如果營銷不能年輕化,勢必也會影響到品牌在下一個階段的成長。
基于此,近年來一些傳統白酒品牌也開始扔掉“高高在上”的品牌榮光,開始擁抱年輕消費者。
比如瀘州老窖,不僅聯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推出了定制酒“桃花醉”,而且還與同道大叔聯名,推出了同道大叔星座酒,以及與鐘薛高推出“斷片兒”雪糕,與茶百道推出奶茶“醉步上道”等等。
?
消費市場從大眾向小眾的分化,改變了過往拋出一張 “王牌”,就能一舉梭哈下新增量市場的局面。
所以洞察消費市場的變化,在保持經典產品的同時,白酒名品牌們還應該聚焦市場中細分賽道的需求,畢竟年輕消費市場,仍是一塊不小的蛋糕。
04
結 語
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喜好需求等,使得名酒尤其是傳統名白酒們,距離年輕人的消費場景越來越遠。
在年輕人的眼里,傳統白酒不僅有著中年人的“油膩”標簽,而且長久以來的酒文化,還有數不清、道不明的潛規則,這是當前追求個性化的年輕人所不愿接受的。
所以,對于傳統白酒品牌們來說,要想走近年輕人,品牌形象和營銷模式等就必須有所改變。只有當心里距離拉近,選擇的可能性也會多增加幾分。
參考文獻:
1.BAI資本:預調酒,低度酒,年輕人摸不準的新胃
2.半熟財經:為什么要把白酒賣給并不想喝的年輕人?
3.燃次元:這屆年輕人,喝酒也不喝“茅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