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winkle
來源:數英DIGITALING(ID:digitaling)
寫在前面:
九、十月,秋末冬初的肅殺之際。
從行業來看,
前有樸素商戰,后有雙十一商家聯盟,花西子的一場發瘋式公關營銷,夾在了國貨抱團的熱潮中。
從節點來看,
中秋國慶,超長雙節引發的超級出行熱;杭州亞運會,將在地化營銷融入世界級賽事營銷中。
各有戰場,各自為營,國貨品牌的營銷,從精神態度上看,確實遙遙領先。
數英【月度營銷洞察】,結合2023年9、10月社會熱點、行業動向、數英文章/項目庫、行業洞察報告等,歸納月度營銷現象、總結營銷輕趨勢、另附營銷熱點,讓大而全的信息增量聚焦而生動,為行業帶來更多新思考。
01
五個營銷熱門現象
一、國貨品牌搞公關營銷,態度遙遙領先
花西子的發瘋式公關所引發的輿論爭議,印證了品牌一定要在營銷策略上重視公關的專業性和重要性。
危機公關是嚴肅場景,玩梗屬于大忌,盡管花西子的公關營銷,造成了堪稱現象級的輿論場,但顯然自始自終都沒有博得消費者的正面回饋。
品牌自以為的發瘋文學,
在網友看來卻是真正地發癲
圖源:苗建輿情
花西子從被動陷入輿論,到主動制造危機(發瘋公關),讓品牌好感度跌破冰點。同樣是危機公關,路徑與之有些類似的老鄉雞,輿情結果卻大不相同。
老鄉雞在20周年準備線下派發免費餐,原本是一件很搶眼的事件營銷,卻疏忽了線下最愛領免費禮品的老年群體,老人們早早地排隊領取完了免費午餐,導致原本的年輕受眾感到不滿。老鄉雞創始人束叢軒,同樣發了一封道歉信。
束叢軒一直都是老鄉雞的靈魂人物,從發布會到微博渠道的IP運營,本身塑造的真誠形象就已深入人心,這次公關,就輿論最具爭議的老年人領取免費餐一事,針對性地給出很人性化地觀點闡釋,解決完主要矛盾,繼續解決次要矛盾,順序到位,處理到位,態度到位。
老鄉雞事件熱詞云圖
圖源:梅花數據
從花西子與老鄉雞的公關案例來看,輿情較為正面的公關,一般營銷痕跡較輕,但影響較深,容易形成兩極分化的品牌印象。公關營銷,除了危機的解決辦法,品牌態度的責任感與正義感,同樣需要鮮明且落地。
● 京東喊話李佳琦:幾萬塊成本收獲價值上億的宣傳回報,這公關太牛了 報告參考:
二、體育營銷融入城市人文,熱血主張不頂用了
這屆亞運會,不僅是體育圈的賽事,也是營銷圈的賽事。
根據CTR發布的《賽事營銷趨勢及熱點品牌觀察》報告顯示,匯聚176家企業、囊括118類贊助商、總贊助金額超44億元的杭州亞運會,從贊助商規模、收入等多維度實現歷史最佳。
競爭激烈,就要以新意搶奪注意力。和以往以熱血、突破、拼搏等體育精神為營銷切口不同,這屆亞運會的眾多品牌們,也將城市之美、人文之美融合到亞運營銷中。如伊利用八十多塊廣告牌,突出自己亞運會“指定乳制品”的角色,順便cue了蘇堤、三潭印月等多個著名杭州景點,借“指定”之名,將城市特色和品牌特點巧妙結合。
伊利用「指定」刷屏杭州街頭
亞運會的宣傳片,借用先進的AI技術,通過傳統水墨的形式將東方底蘊和杭州之美,傳遞給全世界。
中式美學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的亞運會宣傳片
品牌的亞運營銷不僅深入城市肌理,也滲透進每個人的生活。比如閑魚讓閑置的物品運動起來,不僅契合亞運的節點,也讓全民都能參加“運動”。
閑魚讓閑置運動起來
餓了么讓不上賽場的人也成為了冠軍,傳遞出只要好好吃飯,也是人生贏家的品牌溫情。
少了慣常的熱血情緒基調,品牌們將亞運關聯到城市、關聯到每個人的生活,讓亞運會不再是賽場上的事,而是一座城的事,每個人的事,也讓原本限定性的體育營銷,激發更多營銷上的可能性。
三、戶外廣告social化,萬物皆有對話感
當框在戶外廣告牌里的廣告已經逐漸喪失吸引力,創意內容無法讓營銷突圍時,或許著眼媒介的“創新”,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比如淘寶將常見的灑水車變成灑香車,將氣味變成載體和媒介,帶給大家“潑天富桂”,品牌也將隨著氣味,沉淀在人們的腦海中,以此增加對品牌的美好回憶和好感度。
淘寶的灑香車,引來路人紛紛駐足
淘寶的另一個項目,則是在地鐵大立柱安置可以靠的淘寶小人,給打工人帶來物理和情緒上的雙解壓。
除了形式上的創新,讓內容具有對話感,也是戶外廣告social化的一種方式。如《張朝陽的物理課第二卷》借勢開學季,在高校站點的公交站牌、線下書店等垂直場景進行投放,通過玩梗的內容,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釘釘在杭州地鐵上打造的「給杭州市民的亞運待辦清單」,將城市的煙火氣和親近感寫滿地鐵,在社交平臺收獲了一波話題熱度。
釘釘杭州地鐵廣告
地域梗拉滿
無論是媒介形態創新還是內容social化,都讓品牌的線下營銷不止于單方面傳播品牌內容,而是讓消費者有了主動參與、主動傳播的意愿或動作,也為品牌增添了好感度。
項目舉例: 文章檢索: 報告參考:
四、文旅營銷開始用生活方式造夢
中秋、雙十一、亞運會……節點扎堆,也是城市旅游大放異彩的好時機。和以往“我有什么”的傳統直給式景點呈現不同,這屆文旅局開始轉變思路,開始以“你能體驗到什么”的生活方式為核心。根據微博X克勞銳《2023旅游趨勢報告》顯示,城市文旅推廣正結合地方特色,展開差異化攻勢。
如阿布扎比旅游局就邀請了劉亦菲,用一場變裝秀,借助明星效應,喚起人們對在阿布扎比旅行的欲望,呈現一種精致的旅游生活。
江西浮梁則用瓷和茶的故事,將浮梁小眾旅游景點的特色凸顯出來,向大家展現了一種文藝感十足的慢生活。
馬蜂窩則是抓住了ESG的風口,聯合歐洲旅游委員會,以及芬蘭、瑞典、丹麥三國旅游局,呈現了一種可持續旅行,無論是文案還是畫面,都將北歐的生活風情拉滿。
不再是粗放式的景點幻燈片展示,而是結合地域特色,向大眾呈現了一種差異化的城市生活方式,吸引志同道合的人來旅行,而這也讓小眾城市的文旅營銷,吸引到更多大眾。
報告參考:
五、雙十一,平臺與品牌,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今年雙十一,淘寶聯合一眾商家品牌,玩了一場線下版本的藍V聯動。雖然是線下,但線上傳播度也很高,因為所有品牌都用公仔形象,代替了真人露臉,消解了線下的營銷感和商業疏離感。
阿里今年一再向B端商家靠攏,另一場事件營銷,也是面向中小微商家做的,在每個商家工廠所在地,置辦了巨幅獎狀,既是平臺對商家的感謝信,又是今年雙十一的邀請函。
快手、抖音、京東,今年雙十一對外露出的信息,均是打低價,快手與《三聯生活周刊》,發起「不貴生活文學」活動,京東與二手玫瑰的「二手沒貴」,都釋放出了低價信息。

卷商家,平臺與品牌一個愿打愿挨,卷價格,各家對利益點的追求殊途同歸,都是為了雙十一能更好賣。從品效維度來看,品牌抱團突圍,平臺力量不可或缺。
洞見新思考
(又名以上太長不看版)
1、公關營銷不能立人設,而是要顯人性
對于很多品牌來說,立人設是social營銷的常規思路,但公關營銷往往處于危急且嚴肅的場景中,用包裝過的人設對外,反而會起到不真誠的反效果。在最需要抓住機會打翻身仗時,或許脫下戲服,以赤誠之心面對,彰顯品牌人性化的一面,才有可能博取人們最后的惻隱之心。
2、亞運營銷背后,要看到出行經濟
亞運會作為重大賽事,往往可以帶動城市其他經濟的發展。在做亞運營銷時,要充分考慮到其帶來的方方面面的紅利,比如旅游人口、城市消費的激增,給出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增長空間。這時,如果品牌很難在體育上抓住眼球,不妨從出行角度切入,或許會給品牌帶來新的增長。
3、讓戶外媒介有溫度
傳統的戶外媒介,或許已經讓大眾感到疲乏,這時需要更新鮮的事物來激發他們的興趣。而在創意內卷的激烈競爭下,作為和創意內容一同呈現的媒介,往往被人忽略,而且創新難度大。但賦予媒介以全新的形態、包裝,以具有互動性的內容將其呈現,引發用戶的主動傳播擴散,或許也是一種不錯的思路。
4、小場景回應個性化需求
雙節假期的出行熱,為很多城市帶來了經濟增長機遇,但并非只有旅游型城市才能分上一杯羹。很多非傳統的旅行城市,在挖掘自身的差異化和獨特性后,也能找到契合的旅游人群。品茶、潛水、爬山……從小場景切入的城市文旅,也能滿足大眾的需求。
5、國貨單打獨斗,不如聯盟突圍
從營銷角度來看,雙十一國貨品牌的聯盟,取得了較為顯眼的效果。從樸素商戰,到線下版的藍V聯動,國貨品牌的活躍度不斷提高,可見抱團是一種有效的突圍方式,但后續抱團的形式和內核該如何明晰,也是品牌們長期發展需要解決的一道難題。
附:6個營銷關鍵詞,速覽9-10月行業動態
以時間維度梳理,9月至10月霸占大眾視野的熱門營銷關鍵詞、社會熱點等。
繼夏季的多巴胺之后,美拉德成為了秋冬的情緒色調詞。以棕色為基調的炙肉漸變色,美拉德風從時尚圈刮到了品牌營銷界,用美拉德來表達的營銷,更契合換季后情緒沉斂下來的人們。

2、香腸嘴
華與華新出的超級符號“香腸嘴”,惹來了廣告圈的廣泛討論。有業內人士抨擊,傳播度有了,但缺少文化內涵,空有一個視覺上的超級符號。
3、LV播客
LV今年的本土化營銷動作頻頻。10月份同時入駐播客與上海的快閃事件營銷,慢內容與城市化的長期主義營銷沉淀,都在預示著奢侈品品牌在努力與本土文化相融。
顯眼包一詞,流行于網絡主播的用詞,有調侃之意。最近,衛龍品牌與b站up主聯合打造了一場發布會式的營銷,將顯眼包諧音化使用,從傳播到效果都完成了搶眼的感覺。

5、刮刮樂
刮刮樂原本是福利彩票中的一種類型,隨著玄學熱潮涌起,刮刮樂又開始成為年輕人的“時尚單品”。最近,天貓雙十一在線下打造了一個刮刮樂版本的巨幅戶外裝置,將優惠券二維碼隱藏其中,吸引了不少人前往刮獎。

6、遙遙領先
華為發布會上,華為終端業務CEO頻頻使用“遙遙領先”一詞,作為華為新品的關鍵詞。隨后經過模因傳播,網友玩梗,遙遙領先一詞也開始成為品牌營銷的social用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