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利娜
來源:冷凍食品(ID:ldzk001)
自打去年行業整體陷入新一輪價格戰,沉寂已久的凍品行業急需新的品類來打破“低氣壓”,好給凍品人提振一下士氣。
近日,冷食君注意到,在傳統速凍米面產品一片賣不動的叫喊聲中,一個新的細分品類有了起勢苗頭,那就是“雜糧主食”。
01
傳統速凍米面產品賣不動
“雜糧”開啟新消費風
要說今年的凍品形勢有多“冷”,一組數據或許可以說明。
剛剛過去的10月底,10多家凍品企業發布三季報,七成凍品企業凈利潤同比下滑,數據慘烈程度讓凍品圈為之震驚。
不僅如此,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速凍米面五大主力品類,餃子、湯圓、餛飩、包子、點心賣不動的情況進一步加劇,面臨著量價齊跌的新窘境。
有業內人士據此判斷,真正創新的品類或許才是解決新消費需求,帶領行業進行突圍的關鍵。
冷食君注意到,近兩年,一股有關“雜糧”的新風向在消費端和速凍食品行業悄然興起,人們吃“雜糧”的熱情空前高漲。
△圖片來源:網絡
京東消費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京東銷售雜糧產品的數量相較于2019年增長超90%,雜糧成為線上糧油消費新的增長點。
不僅如此,根據天貓新品創新中心線上銷售數據,“雜糧”熱賣的趨勢更加明顯:相較于大米等主糧產品,雜糧300%多的增長速度成為眾多品類中的佼佼者。
從消費端的搜索熱度看,雜糧組合、低脂輕食、雜糧新品成為年輕消費群體關注的重點。
△圖片來源:網絡
在年輕人喜歡的社交媒體、種草平臺,有很多關于雜糧烹飪經驗的分享,吃低脂雜糧餐嫣然成為一種新的時尚潮流。
02
在旗、安井、三全、大希地等引領,
入局者增多
食材端的風向很快被凍品企業捕捉,“雜糧主食”成為不少企業關注的重點。
6月份,安井食品官方公眾號“安井美食館”推出玉米粗糧煎餅新品,從當下比較火的玉米餅下手,加入了“雜糧主食”賽道。
△圖片來源:安井美食館公眾號
安井對于首款雜糧產品的打造也非常用心,產品介紹十分詳細:新鮮玉米加優質牛奶磨漿和面,不加水,配料簡單,粗糧含量高,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烹飪方法也是為做飯小白量身打造,“小火煎烤或者空氣炸鍋操作,沒有任何難度”。場景應用更是多元,可以作為早餐主食或者休閑零食、夜宵等多場景專用。
緊接著,安井又推出了新品黑米、南瓜、玉米三味雜糧包,進一步對雜糧產品種類進行拓展。11月,安井再推黑米雜糧饅頭,繼續依靠產品創新來夯實其在雜糧賽道的競爭力。
△圖片來源:安井淘寶旗艦店
凍米面領導品牌三全在對于“雜糧主食”的開發更早。
2023年11月,三全食品官方公眾號發布雜糧手抓餅新品,首次將“雜糧”概念引入產品。
聚焦“雜糧主食”,三全選擇了依然處于品類上升期的手抓餅進行突破,精選大黃米、紫薯和黑麥三種雜糧,產品“不添加色素,自帶雜糧本色”。
△圖片來源:三全食品公眾號
今年10月份,三全再推粗糧包系列新品,黃米粗糧包、高粱粗糧包等產品問世。
△圖片來源:三全食品公眾號
2024年初,主導“輕主食主義”的大希地推出雜糧粘豆包、雜糧飯團等產品,正式成為“雜糧主食”賽道又一有力競爭者。
安井、三全、大希地等品牌的相繼發力,讓“雜糧主食”這個賽道變得更加聚焦,同時也更有吸引力。
然而,在速凍食品領域,雜糧主食產品出現并不是近幾年才有的事,做雜糧主食最早的要屬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的雙合盛生態農產品有限公司(品牌名“在旗”)。2013年,在旗工業化粘豆包橫空出世,成為速凍食品領域首家專注雜糧主食產品的廠家。
“在旗”的誕生,讓以往嚴重依賴手工制作的雜糧主食有了大規模工業化的可能。
之后十多年,“雜糧”食材雖然也在速凍米面品類中出現過,比如風靡業內的大黃米湯圓,但并未被當作一個細分品類單拉出來。
直到2020年,依靠十多年的深厚積累和對產品的不斷研發,在旗在匯聚了八大系列六十多款單品后首次提出“雜糧主食”概念,引發同行關注。
近日,在旗又推出了雜糧小煎餅、小米黑芝麻鍋盔等新品,進一步豐富了產品品類。
在速凍米面行業資深人士看來,中國速凍米面三十年主要品類一直集中在餃子、湯圓、包點等主食面點,雜糧主食少有涉獵,如今,安井、三全等知名品牌的加入,再加上在旗的引領,讓“雜糧主食”這個賽道有了更多想象空間。
03
BC端通吃,“雜糧主食”銷量猛增
近幾年,“雜糧主食”銷量猛增,給這個細分賽道來了一個最好的注解。
北純農業集團董事長楊少武結合自己企業的銷售情況給出了大膽預測,從雜糧行業近幾年每年20%的增速來看,未來很有可能翻倍增長。
同時,楊少武認為,近幾年銷量好不是說哪一個企業做的好,而是整個雜糧行業的風口已經到來。消費者的健康意識開始轉變,單一的精米精面已經不能滿足大眾消費需求,雜糧消費進入常態化。
△圖片來源:網絡
市場需求就是經濟需求,2023年,中國五谷雜糧的消費市場規模超922億元,這為“雜糧主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雜糧主食原來的消費人群只是一些對健康有“特殊”需求的人,但有數據顯示,現在有4億19歲-35歲的網民以及2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對雜糧都有需求。
△圖片來源:網絡
以前是保溫杯里泡枸杞,現在是“朋克養生”,90后或者00后一邊作一邊養,熬最狠的夜,吃最好的保健品。對于年輕人來說,什么東西養生什么東西美容養顏就吃什么,所以,雜糧未來絕不只是一個糧食賽道。
“在旗”總經理張全利告訴冷食君,自2020年開始,“在旗”雜糧主食的銷量幾乎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長,2022年更是出口到了國外,一年時間,出口國達到10個。
2024年上半年,在產品口碑及品牌勢能的雙料加持下,“在旗”雜糧主食出口國猛增到19個,“雜糧主食”不僅香飄國內,還香到了國外。
在產品力咨詢機構CEO王金濤看來,“雜糧主食”發展如此迅猛首先是踩對了“健康”風口,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理念的轉變,人們對“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強,雜糧的健康屬性恰好符合這一需求。
△圖片來源:三全食品公眾號
而國人吃雜糧的傳統由來已久,“雜糧主食”是不用教育就有著廣泛消費基礎的品類。
從品類發展的角度看,傳統速凍米面發展到成熟期必然要出現品類分化,“雜糧主食”就是一個很好的細分,也是產品創新的方向,有很多可操作的空間與想象。
更重要的是,“雜糧主食”屬于BC端通吃產品,技術的革新助力產品的口感與口味的穩定,加上人們吃“雜糧”的熱情居高不下,會持續帶動這個品類的銷量大增。